火锅,古称“古董羹”,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“咕咚”声而得名。它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美食。
在三国时期,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铜锅来煮食,这种锅就是火锅的前身;文人宋诩《竹屿山房杂部·养生部》中记载“视横理薄切片,用酒、酱、花椒沃片时,投宽猛汤中速起”,详细解读了火锅吃法;明清时期,火锅的口味和烹饪方式进一步发展,出现了各种不同口味的火锅。例如,广东的海鲜火锅、苏杭一带的菊花火锅、云南的滇味火锅、湘西的狗肉火锅、重庆的毛肚火锅、北京的羊肉涮锅等等。
那么您对火锅了解多少呢?
一、 怎么选择合适的食材、锅底呢?
优先选择资质齐全、流通渠道清晰的商超、农贸市场等,选择新鲜、卫生的食材。
购买火锅底料等预包装食品时要查看产品是否存在包装不完整、真空包装漏气、胀袋等异常情况;
查看产品标签是否存在无厂名、厂址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或超过保质期等情况。同时还应注意查看标签上标注的营养成分表和产品质量等级的信息,尽量选择脂肪和钠含量较低的产品。
红油锅的热量可比清汤锅要高,对于经常吃火锅又重口味的人,建议选择鸳鸯锅,两种锅综合着吃,能帮助控制热量的摄入,降低肥胖风险。
冬季讲究进补,很多人吃火锅总是喜欢点羊肉、牛肉等荤菜。火锅是营养比较丰富的饮食方式,但食材的搭配要讲究膳食平衡原则,荤素搭配,肉和菜的比例1:3比较合适。吃麻辣火锅等油大的火锅,挑选脂肪含量较少的肉类,如瘦的牛羊肉以及鱼虾鸡肉。吃火锅要多吃深绿色、黄红色菜类。绿 叶蔬菜还能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。除了绿 叶菜,还可搭配菌藻类和豆制品。
二、 火锅中的浮沫能吃吗?
火锅里的浮沫,主要是各种生肉下锅时里面还残留着一些血水,这类富含血溶蛋白质和脂肪的血水在高温作用下就形成了浮沫,这层浮沫除了有腥味,主要还会有一些杂质,不仅影响口感和外观,也不是很健康。所以吃的时候建议先撇去!
三、 怎么防止病从口入呢?
1、食物彻底烫熟煮透
毛肚、鹅肠、腰花(片)等动物性食材,切莫因贪图生嫩鲜美而简单涮几下就捞出来,表面看起来熟了的食物,可能会因含有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未经高温充分杀灭,而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。例如牛蛙、泥鳅等体内的寄生虫需要在100℃下加热10分钟方可杀死;寄生在牛羊猪肉里的裂头蚴在沸水下煮2分钟方可被杀死。
2、食材务必生熟分开
家庭涮火锅,应注意食品原料在烫煮前应彻底洗净,并确保已完全解冻。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、分别摆放,使用公筷公勺,避免交叉污染。
3、保护肠胃呵护健康
注意科学合理的荤素搭配,避免暴饮暴食;不宜吃太烫的火锅食物,从锅中取出食物后晾至温热后再食用,避免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;避免刺激性冷饮,冰镇啤酒配热辣火锅虽然一时很爽,却易导致腹泻等肠胃问题。可以搭配温水或常温饮品,如酸奶、现磨豆浆等,既可以缓解火锅的辣味儿,也不会引起肠胃的“抗议”。
4、短时少肉谨防痛风
火锅不宜吃太久,煮火锅超过1个小时,汤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,反复刺激胃肠、胃液、胆汁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分泌,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慢性胃肠炎等疾病;同时食材中的油脂、嘌呤、钠盐等还都会融入汤里面,属于高脂肪高嘌呤的食物,易诱发痛风。不建议火锅长时间煮肉后喝火锅汤。